流传较广的传说中有这样的说法:1398年,朱元璋去世后,北京燕王朱棣起兵发动了“靖难之役”。四年后,朱棣率军攻占了江南应天府(今南京)。江南应天府上元县的邸氏先祖携子逃难,在出城时遇到兵士盘查姓名,急中生智以某处的“某某府邸”的匾额,谎称家姓姓邸。先祖由此逃过一劫,邸氏宗族便由此发端。
先祖流亡辗转来到兰州城外,身无分文,饥饿难耐。在五泉山一带的一株大榆树下栖身,以榆钱(嫩的榆树叶)为食,以大榆树之荫蔽为护佑,父子四人艰难地生存着。一夜,邸氏先祖听到了一阵马蹄声,以为官府来捉拿他们。于是父子四人分头逃命。老大留在原地,老二去了阿干镇铁冶乡,老三前往榆中来紫堡上伍营。是以为,三子以三地为基,壮大家族。其中,围绕那棵大榆树聚居的邸氏宗族不断壮大,其所居的方圆1平方公里的区域人们称为:兰州五泉山邸家庄。
而据民国九年的修撰的家谱《金城邸氏家谱》记载,邸姓的发源仍然遵从国内较为公认的众多说法。《姓氏词典》中记载,邸姓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。关于邸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,一种根据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邸姓的人是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郄(xì)之后。其后裔入居中原,取祖上原名邸就郄首字 “邸”为姓氏。二是据《姓苑》所载,邸,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国,到战国时期,被并入楚国,称邸县,以县名为氏。现在,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河北最多,约占全国汉族邸姓人口的70%,但相对于其他姓氏人数而言,邸姓不属于常见姓氏。
(左:《甘肃金城邸氏文化研究》,邸维积等,内部读物,1996年印刷,提供:邸亮;右:《金城邸氏家谱》,提供:书迷新声。)
民国初年,邸家庄有22户129人。邸家庄最出名的大榆树。这是一株榆树在明代就很大了,算起来至少有六百年的历史了。解放后,从1958年起,古老的邸家庄就从人们心中慢慢消失了。邸家庄一带,人们大兴土木,兴建了兰州市委党校等单位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大片的高楼大厦,取代了古老的民居;钢筋水泥丛林取代成片的蔬菜地。邸家庄也渐渐地消失了。最后消失掉的就是那株大榆树,在1994年12月被砍伐。